当前位置:首页 > 访谈 > 线O生态安上狂欢某I引热场狂发市

线O生态安上狂欢某I引热场狂发市

2025-09-25 17:40:17 [急报] 来源:币圈智投

今天的加密货币市场简直疯了!ORDI这个BRC-20代币在某安上线后,价格像火箭一样往上窜,24小时暴涨144%,最高冲到14.2美元。说实话,这个涨幅连我这个业内老人都被惊到了。

Ordinals生态迎来爆发期

根据Dune Analytics的数据显示,11月7日比特币Ordinals的交易量飙升至1470万美元,创下了5月以来的新高。作为今年初推出的创新协议,Ordinals让每个聪(比特币最小单位)都能承载额外数据,无论是数字艺术品、照片还是文档。这就像给比特币装上了"记忆卡",让它具备了存储功能。

OKX成为了这场交易盛宴的主战场,平台上的Ordinals交易量占到全网的60%。想想看,6100笔交易在这个平台上完成,足见投资者们的热情有多高涨。

某安上线引爆市场热情

Luxor Technologies的分析师Charlie Spears说得很到位:"某安的这波操作,直接把Ordinals生态的热度推向了新高度。"确实,每当大交易所上线新币种,市场总会迎来一波狂欢。但这次特别的是,ORDI的暴涨恰逢比特币重回35,000美元关口,双重利好叠加造就了这场完美风暴。

不过有趣的是,Ordinals创始人Casey Rodarmor似乎并不太开心。他在推特上澄清说,某安把ORDI代币和Ordinals协议混为一谈了。"ORDI和Ordinals项目完全没有关系,希望交易所能尽快修正这个错误。"这种创始人和市场认知之间的偏差,在加密世界还真是屡见不鲜。

BRC-20标准的发展历程

说到BRC-20这个标准,不得不提到它的创造者Domo。今年3月,他受到以太坊ERC-20的启发,在比特币上推出了首个BRC-20代币ORDI。当时没人想到,这个"测试品"会在半年后掀起如此大的波澜。

记得5月那会儿,Ordinals的热度曾导致比特币网络拥堵,手续费一度飙到26美元。相比之下,现在5美元的手续费简直是小巫见大巫。像Yuga Labs这样的NFT巨头也纷纷入驻Ordinals生态,给这个新兴领域带来了更多可能性。

市场狂热下的冷思考

Charlie Spears提醒我们:"5月那波BRC-20热潮就曾昙花一现,8月时已经明显降温。"这话确实值得深思。加密市场的狂热往往伴随着巨大的波动性,今天的暴涨可能明天就变成暴跌。

我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多年,见过太多类似的故事。投资者在狂欢之余,还是要保持清醒头脑。毕竟,真正的价值投资不在于追逐短期热点,而在于发现长期潜力。

写在最后

市场永远在给我们上课。ORDI今天的疯狂表现,既展现了加密市场的活力,也暴露出其中的风险。无论你是准备入场还是已经持仓,都建议做好充分研究,理性决策。

想了解更多行业动态或交流投资心得,欢迎关注我的账号。让我们一起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市场中,寻找真正的价值所在。

(责任编辑:快报)

推荐文章
  • 传奇投资大佬罕见发声:我在全力做空美元,这是我45年来最困惑的时刻

    传奇投资大佬罕见发声:我在全力做空美元,这是我45年来最困惑的时刻 金融圈最近被一位重量级人物的罕见言论刷屏了——对冲基金传奇Stanley Druckenmiller公开表示正在大举做空美元。这位曾与索罗斯并肩作战的投资老炮儿可不是什么等闲之辈,他可是在30年间创造了年均30%+回报率的神话级人物。如今他手握20亿美元资金,却在媒体面前直言:"这是我从业45年来最看不懂的市场。"不按常理出牌的投资鬼才说起Druckenmiller的投资风格,用"稳准狠"来形容再... ...[详细]
  • 数据可用性的真相:你以为的DA可能根本不是你想的那样

    数据可用性的真相:你以为的DA可能根本不是你想的那样 说到数据可用性(DA),圈内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"能查到过去的数据",这简直是个天大的误会。最近业内几位重量级人物——包括L2BEAT的联合创始人、Celestia创始团队和Danksharding的设计者都在苦口婆心地纠正这个认知偏差:真正的DA关注的是"数据发布"这件事,而不是"历史数据能不能查到"。一个生动案例揭示本质区别前几天Dankrad在讨论Layer2的逃生舱机制时,举了个特别形象的例... ...[详细]
  • 以太坊大佬的预言:美国终将拥抱加密世界的革命性浪潮

    以太坊大佬的预言:美国终将拥抱加密世界的革命性浪潮 最近我看到以太坊联合创始人Joseph Lubin在CNBC《资本连线》节目中的访谈,这位区块链界的传奇人物掷地有声地表达了一个令人振奋的观点:美国终将全面拥抱加密货币。作为一个见证了互联网从萌芽到爆发的过来人,Lubin的乐观态度让我不禁想起90年代那些对互联网持怀疑态度的人,如今看来是多么可笑。监管风暴中的理性之光虽然眼下SEC(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)正在对Binance、Coinbase和Ri... ...[详细]
  • 当NFT遇上洞洞鞋:蓝筹项目如何在熊市中绝地求生

    当NFT遇上洞洞鞋:蓝筹项目如何在熊市中绝地求生 作为一名长期观察数字资产市场的从业者,我不得不说2023年的NFT市场简直比北极还冷。记得去年这个时候,各种NFT头像还在社交媒体上红极一时,如今却像过季时装一样被打入冷宫。但有趣的是,一些聪明的蓝筹项目已经在寒冬中找到了暖身的方法——卖实体商品。跨界联名:NFT的"破圈"新玩法最近让我眼前一亮的是Doodles与Crocs的联名洞洞鞋。说真的,第一次看到这个消息时我差点笑出声——谁能想到那些价值... ...[详细]
  • 深夜币市风云:鲍威尔一句话引发的疯狂24小时

    深夜币市风云:鲍威尔一句话引发的疯狂24小时 凌晨1点15分,我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字,手里的咖啡已经凉了。就在几小时前,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一句话,让整个加密市场像打了鸡血一样疯狂上涨。比特币从11万直接飙到11.7万,以太坊更是上演了"旱地拔葱"的好戏,这种行情连我这个老韭菜都看得目瞪口呆。交易生存法则:活着比赚钱更重要记得我刚入行时,老师傅说过一句话:"在这个市场里,活得久的才是赢家。"十年过去了,这句话越来越有味道。我们总是在追求暴富神话... ...[详细]
  • EigenLayer的商业神话:繁荣泡沫还是真实价值?

    EigenLayer的商业神话:繁荣泡沫还是真实价值? 最近区块链圈子里都在热炒EigenLayer这个概念,说实话我都快听烦了。每次参加行业会议,总会有人眉飞色舞地谈什么"再质押革命",但奇怪的是,很少有人能说清楚这个项目到底靠什么赚钱。作为一个经历过多次市场泡沫的老玩家,我觉得有必要帮大家拆解一下EigenLayer的商业本质。简单粗暴的结论经过几周的深入研究,我得出了一个不太乐观的结论:EigenLayer的商业模式存在先天缺陷。我认识的一个做D... ...[详细]
  • Friend.Tech:社交金融新贵还是又一场加密泡沫?

    Friend.Tech:社交金融新贵还是又一场加密泡沫? 去年8月10日,一个名为Friend.Tech(简称FT)的社交金融项目在加密圈掀起了一场风暴。说实话,作为长期观察加密市场的业内人士,我已经很久没见过这样疯狂的增长曲线了。这个建立在Base链上的SocialFi平台,前身是Arbitrum上的Stealcam项目,在短短12天内就创造了令人咋舌的数据:10万用户蜂拥而入,6千多万美元资金流入,百万笔交易量。那段时间,我的Twitter时间线几乎... ...[详细]
  • Block Earner求生记:在监管夹缝中推出比特币抵押贷款

    Block Earner求生记:在监管夹缝中推出比特币抵押贷款 最近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:当Coinbase在美国关闭加密货币贷款服务时,澳洲的Block Earner却逆势而上,准备推出类似的比特币抵押贷款产品。这家去年11月刚被澳洲监管机构起诉的金融科技公司,现在正试图在合规与创新之间寻找平衡点。监管风暴中的突围说实话,我挺理解Block Earner创始人Charlie Karaboga的处境。去年ASIC(澳大利亚证券和投资委员会)的那场诉讼像一记闷棍... ...[详细]
  • 任景信:香港正在掀起一场Web3革命

    任景信:香港正在掀起一场Web3革命 在2023年9月19日举办的"第九届区块链全球峰会"上,我有幸聆听了香港数码港管理有限公司行政总裁任景信的精彩演讲。这位行业领袖以饱满的热情,向我们描绘了香港Web3产业蓬勃发展的壮丽画卷。香港的Web3元年任总谈起Web3时,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。"2023年对香港来说意义非凡,"他说道,"这不仅是数码港成立20周年,更是香港Web3产业真正的起点。"他用一连串生动的实例印证了这一观点:年初香港... ...[详细]
  • 比特币ETF获批在即,但我们真的需要它吗?

    比特币ETF获批在即,但我们真的需要它吗? 最近美国证交会被法院打脸这事挺有意思的。法官都看不下去了,直言SEC拒绝灰度ETF申请的做法"既武断又反复无常"。消息一出,比特币价格立马涨了6%,可没过多久SEC又开始玩拖延战术,又把几个申请案搁置了,币价应声下跌。说来讽刺,从2013年第一个比特币ETF申请到现在整整十年了,SEC已经拒绝了十几个申请,每次都是推三阻四。说实话,我能理解为什么这么多人盼着比特币ETF。想想看,7万亿美元的ETF... ...[详细]